去年末,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的《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》,旨在深入推進奶業振興工作,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。乳制品的競爭市場,也正在從低溫巴氏奶向“超巴奶”轉移。
業內認為,《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》針對當前乳制品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、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不強、產品競爭力和美譽度不高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行業門檻進一步提高,將利好于自建自控奶源比例高、產品研發能力強、產品結構和生產工藝優的龍頭企業。
目前,乳制品主要有常溫奶、低溫酸奶等品種,其中保質期低溫巴氏奶幾乎已成乳企“標配”,但受制于冷鏈和奶源保質期只有2~7天,產品很難突破銷售半徑。在這一背景下,高溫滅菌、高壓滅菌等“超巴”技術處理過的奶就大有可為,這類產品依然仍屬于低溫奶范疇,但保質期提升至15天。乳企方面,君樂寶、三元以及優諾、明治等已率先推出了“超巴奶”。
安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蘇鋮指出,“超巴奶”既能保留一定的營養物質、滿足消費者需要,又能解決短保質期產品的高運輸成本、高損耗問題,促進區域擴張和渠道下沉。目前市場中已有不少產品亮相,他認為這將成為未來趨勢。
蘇鋮稱,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新周期,本輪原奶上漲周期內在邏輯與上一輪有所不同,體現在消費結構、龍頭乳企競爭力等方面。此次疫情下,具有剛需特征的白奶消費需求旺盛,長保質期低溫奶成為重要增量,白奶與中高端酸奶占比不斷提升,未來“超巴奶”成為重要增量。也有行業研究員認為,作為長保質期的低溫奶,“超巴奶”將擴大運輸半徑,有助于乳企打開渠道下沉空間。
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黃付生判斷,在需求和成本上下游兩端的共同作用下,乳制品的銷售環境有望優化,促銷重歸理性,盈利能力改善,今年乳業有望迎來全面性的高景氣。而乳制品行業的品類趨勢也將強化;其中,白奶類產品的消費旺盛,樂觀判斷該趨勢會有長足深遠的影響;隨著疫情的影響減弱、消費場景的恢復,酸奶和乳飲料的需求和收入逐步恢復,伴隨價格的恢復和促銷的減弱,利潤端彈性將更大。他還指出,下游需求的增加導致生鮮乳的價格上漲超預期,且短期補欄難度增加,成本上漲趨勢在今年還可能延續。
具體標的上,黃付生重點推薦在產品結構、渠道結構、上游奶源控制和品牌力各方面都更加突出的龍頭公司伊利股份;目前正加速產業鏈以及市場全國化布局,且受益于低溫鮮奶風口、管理能力突出、明年業績彈性最大的低溫乳企新貴新乳業;受益于高成長性和估值優勢的天潤乳業;建議關注光明乳業和三元股份。